立陶宛from the Wikipedia | Read original article |
立陶宛共和國 Lietuvos Respublika(立陶宛文) |
|||||
---|---|---|---|---|---|
通稱:立陶宛 | |||||
|
|||||
|
|||||
国家格言:Tautos jėga vienybėje!(立陶宛語) “民族的力量源于團結” |
|||||
國歌:《立陶宛,我的祖国》
|
|||||
|
|||||
![]() |
|||||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 |||||
|
|||||
首都 | 維爾紐斯 | ||||
最大城市 | 維爾紐斯 | ||||
海岸線 | 90千米 | ||||
時區 | EET,UTC+2 (夏時制:UTC+3) |
||||
人民生活 | |||||
人口 | 以下資訊是以2014年估計 |
||||
|
|||||
官方語言 | 立陶宛語 | ||||
官方文字 | 立陶宛語 | ||||
民族 | |||||
主要節日 | |||||
|
|||||
政治文化 | |||||
政治體制 | 議會制[2][3] | ||||
|
|||||
國家領袖 |
|||||
經濟實力 | |||||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
|||||
|
|||||
中央銀行 | 立陶宛銀行 | ||||
貨幣單位 | 歐元(EUR,€) | ||||
其他資料 | |||||
國家代碼 | LTU | ||||
國際域名縮寫 | .lt | ||||
國際電話區號 | +370 |
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i英语发音:/ˌlɪθjuːˈeɪniə/; 立陶宛语:Lietuva; [ˈlʲɛtʲʊvaː]),位於東北歐[5],是波罗的海三國之一,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首都维尔纽斯。它是歐盟、北約、申根公約及多個國際組織的成員。
立陶宛是一個歷史古國,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及東歐爭雄。昔日曾經與波蘭合邦为波蘭立陶宛聯邦,後來成为沙俄附庸国并最终遭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时被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被吞并,成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再次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2004年5月1日,立陶宛正式加入欧盟。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9个成员国。
立陶宛人屬遠古印歐語系的一支,於公元前即已來到波羅的海沿岸定居。12世紀起受日耳曼人侵略。1240年立陶宛大公國成立。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年波蘭公主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約蓋拉,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成為歐洲大國。1569年依據盧布林條約正式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由於對外長期戰爭,加上國內動亂不止,國力迅速衰退,最終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為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的三次瓜分後滅亡。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自此成為沙俄版圖的一部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陶宛被德意志帝國佔領。1917年俄国接連爆发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後由列寧主導成立蘇維埃政權。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1939年德蘇簽訂《苏德互不侵犯條約》,立陶宛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14日,即德军进入巴黎的当天,苏联称立陶宛政府“破坏《苏立互助条约》”,“进行反苏活动”,要求“马上逮捕挑衅祸首”,保证苏军在立陶宛境内自由通行,在战略要地驻军。立陶宛应允,15日,苏军占领立陶宛[3] 。1941年德蘇戰事爆發,德軍跨出東普魯士,迅速佔領立陶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立陶宛被苏联吞并。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
2006年5月30日,阿达姆库斯总统对来自劳动党的两名涉嫌腐败的部长表示不信任,劳动党因此于5月31日宣布退出执政联盟。6月1日,总理布拉藻斯卡斯向总统递交辞呈并获批准。担任财政部长的巴尔齐蒂斯被阿达姆库斯任命为代总理。[6]
議會內閣制,總統由全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最多可任兩屆,凡年齡在40歲以上且居住滿3年以上者可參選總統,若總統未能履行其職務時由國會議長代理,總理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同意;國會稱為塞瑪斯(Seimas),141席,任期4年,其中71席由人民選出,70席由政黨得票比率分配。
行政区划:立陶宛划分为10个县,44个区,92个市,22个镇。
面积:6.5万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及特征: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下列国家有共同边界 - 拉脫维亚(610公里)、白俄罗斯(724公里)、波兰(110公里)、俄国加里宁格勒州(303公里);海岸线长99公里。除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外,尚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东南部的高地。森林覆盖率为25%;约3000个大小湖泊;最长的河流-尼曼河。
Extreme temperatures in Lithuania(°C)
|
||||||||||||
Month
|
Jan
|
Feb
|
Mar
|
Apr
|
May
|
Jun
|
Jul
|
Aug
|
Sep
|
Oct
|
Nov
|
Dec
|
Highest Temperatures
|
+12.6
|
+16.5
|
+21.8
|
+28.8
|
+34.0
|
+35
|
+37.5
|
+36
|
+32
|
+26
|
+18.5
|
+15.6
|
Lowest Temperatures
|
-40.5
|
-42.9
|
-37.5
|
-23.0
|
-6.8
|
-2.8
|
+0.9
|
-2.9
|
-6.3
|
-19.5
|
-23
|
-34
|
立陶宛总人口为298.8(2012年9月)万,其中立陶宛族人占84.2%,波兰族人占6.6%、俄罗斯族人占5.8%、白俄罗斯族占1.2%。
主要的宗教为罗马天主教,不过也有少数地区信仰东正教、新教或犹太教。有部分人口是立陶宛韃靼人,是脫脫迷失被帖木兒打敗時,被立陶宛大公收留而形成。有15000人,多是穆斯林。
立陶宛曾经是世界上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比例最高的国家。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截至2002年底,立陶宛的核能发电在全国总发电比例中占到了80.1%。不過在2009年12月31日最後一個小時前,立陶宛關閉了其最後一座伊格納利納核電站,其境內二個核電站分別於2004年及2009年先後關閉,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完全脫離核電的國家,這是由於立陶宛要加入歐盟條件之一;為此寻找新的替代能源非常重要,立陶宛計畫將興建一座天然氣發電廠,預計在2013年以前完工,不過它還是無法滿足現有用電需求,仍得從俄羅斯、愛沙尼亞、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國家採購能源,彌補用電缺口。 [7]
该国主要体育活动为篮球。立陶宛国家男子篮球队现世界排名第4位。作为一支欧洲劲旅,曾经三次获得欧洲锦标赛冠军,曾四次参加奥运会男篮比赛,三次获得铜牌。中国男篮前主教练尤纳斯也是立陶宛人。立陶宛队中曾涌现出克莱扎、马奇扬斯卡斯和桑盖拉等NBA球星。作为老牌的欧洲劲旅,立陶宛男篮秉承了传统的欧洲实用派打法,同样以整体打法为特点。队员技术娴熟、配合意识良好并善于打硬仗。[9]
该国盛产琥珀。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项目了解更多有关 “立陶宛 ”的内容: |
|
![]() |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
维基学院上的學習资源 |
![]() |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
![]() |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
![]() |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
![]() |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
![]() |
![]() |
![]() |
||
波羅的海![]()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