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弗朗西斯·约瑟夫一世。10 赫勒硬币。铸币年份:1916铸币厂:维也纳编号:KM-2825。面额:10 赫勒材质:铜镍锌直径:19 毫米重量:3 克正面:花圈内有面值数字 (10)。日期 (1916) 如下。反面:奥地利帝国双头鹰,胸前有哈布斯堡王朝的条纹盾牌。赫勒,缩写 hlr,是一种最初价值为半芬尼的硬币,在瑞士和神圣罗马帝国各州发行,直到 20 世纪才在一些欧洲国家流通。在奥匈帝国,赫勒也是帝国奥地利半部用来表示奥匈帝国克朗 1/100 的术语(另一个是匈牙利半部中的菲勒),奥匈帝国从 1892 年开始一直到帝国灭亡(1918 年)之后一直使用这种货币。奥匈帝国,通常被称为奥匈帝国或二元君主制,是 1867 年至 1918 年间中欧的一个多民族君主立宪制国家[c]。奥匈帝国是两个主权国家的军事和外交联盟,只有一位君主,他既是奥地利皇帝,又是匈牙利国王。奥匈帝国是哈布斯堡王朝宪法演变的最后阶段:它是在 1867 年普奥战争后根据奥匈妥协而成立的,并在 1918 年 10 月 31 日匈牙利终止与奥地利的联盟后不久解散。奥匈帝国当时是欧洲的主要强国之一,在地理上是欧洲第二大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面积为 621,538 平方公里(239,977 平方英里),人口数量位居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建立了世界第四大机械制造业,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奥匈帝国还成为继美国和德意志帝国之后,世界第三大家用电器、工业电器和发电厂发电设备的制造和出口国,并修建了仅次于德意志帝国的欧洲第二大铁路网。除波斯尼亚共管区领土外,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在国际法上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因此,奥地利和匈牙利的代表分别签署了同意领土变更的和平条约,例如《圣日耳曼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公民身份和护照也是分开的。其核心是二元君主制,即内莱塔尼亚(前奥地利帝国的北部和西部)和匈牙利王国之间的真正联盟。1867年改革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国家权力平等。两国实行统一的外交和国防政策。为了这些目的,外交部和国防部这两个“共同”部门始终处于君主的直接管辖之下,同时还设立了第三个财政部,只负责为这两个“共同”部门提供资金。联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这是匈牙利王室统治下的一个自治区,该王国于 1868 年就克罗地亚-匈牙利和解进行了谈判。1878 年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处于奥匈帝国的联合军事和民事统治之下,直到 1908 年被完全吞并,引发了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之一,这场战争始于 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王国的宣战。当军事当局于 1918 年 11 月 3 日签署维拉朱斯蒂停战协定时,它实际上已经解散。匈牙利王国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被视为其法理上的继承者,而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波兰第二共和国和南斯拉夫王国的独立以及罗马尼亚王国和奥地利的大部分领土要求意大利王国于1920年也得到战胜国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