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ceded by | |
|
succeeded by |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 (1809 - 1918)from the Wikipedia | Read original article |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 Großherzogtum Sachsen-Weimar-Eisenach |
|||||
萊茵聯邦諸侯國 德意志邦聯諸侯國 北德意志邦聯諸侯國 德意志帝國諸侯國 威瑪共和國自由邦 |
|||||
|
|||||
|
|||||
國歌 Weimars Volkslied |
|||||
於德意志帝國內的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 | |||||
首都 | 魏玛 | ||||
政体 | 公國 | ||||
大公 | |||||
- 1809年–28年 | 卡尔·奥古斯特 | ||||
- 1901年–18年 | 威廉·恩斯特 | ||||
歷史時期 | 现代 | ||||
- 艾森纳赫及魏玛 建立共主邦聯 |
1741年 |
||||
- 萨克森-艾森纳赫 與萨克森-魏玛合併 |
1809年 1809年 |
||||
- 升為大公国 | 1815年 | ||||
- 德國革命 | 1918年 | ||||
- 併入圖林根 | 1920年 | ||||
面積 | |||||
- 1905年 | 3,617 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05年估計 | 388,000 | ||||
密度 | 107.3 每平方公里 |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Sachsen-Weimar-Eisenach)是韦廷家族在图林根的一个邦国,于1741年由萨克森-魏玛和萨克森-艾森纳赫合并而来,1815年正式成为德意志邦联的一个大公国。1871年加入德意志帝国,1918年君主制被推翻,1920年成为魏玛共和国图林根州的一部分。
早期的萨克森-魏玛和萨克森-艾森纳赫都是韦廷家族在图林根若干邦国之一。1547年,薩克森選帝侯的職位和領地,被當時的神聖羅馬皇帝卡爾五世改封予阿贝丁系。被废黜选侯之位的约翰·腓特烈一世得到了魏玛作为领地。于是他以魏玛为大本营,发展了他家族的力量。约翰·腓特烈一世于1554年去世,他的次子约翰·威廉成为第一代萨克森-魏玛公爵。
他的孙子们瓜分了他的土地,其中“伟大的”威廉在1620年继承了魏玛,并把他的王朝一直延续1918年德意志帝國灭亡;阿尔布雷希特得到了艾森纳赫,但没有子嗣的他去世后把土地分给了“伟大的”威廉和萨克森-哥达公爵“虔诚的”恩斯特。“伟大的”威廉的两个儿子在1662年他死后再次分家:次子约翰·恩斯特二世得到萨克森-魏玛;四子、五子先后得到萨克森-艾森纳赫。
1741年,萨克森-艾森纳赫公爵威廉·亨利去世,萨克森-艾森纳赫绝嗣,并入萨克森-魏玛。
1741年,萨克森-魏玛公爵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得到萨克森-艾森纳赫。在他儿子恩斯特·奥古斯特二世·康斯坦丁短暂的统治(1748年-1758年)后,他出世不到九个月的孙子卡尔·奥古斯特成为公爵。卡尔·奥古斯特在母亲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的安娜·阿玛莉亚的摄政下将魏玛建设成文学与艺术的殿堂,吸引了歌德、席勒、维兰德、赫德尔等著名文学家,魏玛被称为“德国精神的故乡”。
拿破仑时代,萨克森-魏玛与普鲁士携手抗法。1804年由于公爵继承人卡尔·弗里德里希与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妹妹玛丽亚·帕芙洛娃女大公的婚姻,萨克森-魏玛得到了俄罗斯的赞助。1806年耶拿战役失败后萨克森-魏玛被并入莱茵聯邦。1815年,由于得到了俄罗斯的赞助,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公国得到大片土地,并升为大公国,以萨克森大公国(Großherzogtum Sachsen)为正式名称。这个名称很少使用,大多数人叫她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面积3,617 km²,1905年时人口38.8万,首都魏玛。
大公夫人玛利亚·帕芙洛娃的时代是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的白银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著名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他来到这里担任宫廷乐长,在这里创作了《但丁交响曲》和《浮士德交响曲》等杰出的音乐作品。大公夫人玛利亚·帕芙洛娃的儿子卡尔·亚历山大对艺术有着同样浓烈的兴趣,他创建了最著名的艺术学校包豪斯学院。在他的夫人荷兰的苏菲的倡议下,他对艾森纳赫的瓦爾特堡进行了重建,如今瓦爾特堡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另外他与童话作家安徒生保持着长期的信件往来。
1901年,大公卡尔·亚历山大去世,他的孙子威廉·恩斯特成为新一任大公,他不像他的祖辈对艺术有兴趣。他于1918年11月9日被推翻,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覆亡。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分为三个县,五个行政区: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