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芬蘭與拉布拉多from the Wikipedia | Read original article |
纽芬兰与拉布拉多 |
|||||
— 加拿大省份 — | |||||
---|---|---|---|---|---|
|
|||||
格言: Quaerite prime regnum Dei (拉丁语) (“上帝之王国,求索之首要!”) 省歌:《纽芬兰颂》 |
|||||
![]() |
|||||
首府 | 圣约翰斯 | ||||
最大城市 | 圣约翰斯 | ||||
最大都会区 | 大圣约翰斯 | ||||
官方语言 | 英语 (de facto) | ||||
政府 | |||||
形式 | 君主立宪 | ||||
省督 | John Crosbie | ||||
省长 | Kathy Dunderdale(PC) | ||||
立法机构 | 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议会 | ||||
联邦代表 | (在加拿大议会) | ||||
下议院 | 7/308(2.3%) | ||||
上议院 | 6/105(5.7%) | ||||
加入联邦 | 1949年3月31日(12) | ||||
面积 | 第10位 | ||||
总面积 | 405,212 km2(156,453 sq mi) | ||||
陆地 | 373,872 km2(144,353 sq mi) | ||||
水域(%) | 31,340 km2(12,100 sq mi)(7.7%) | ||||
占全国比例 | 9,984,670 km2 的4.1% | ||||
人口 | 第9位 | ||||
总人口(2011) | 514,536 (2011)[1] | ||||
密度(2011) | 1.38 /km2(3.6 /sq mi) | ||||
GDP | 第9th位 | ||||
总量(2008) | C$31,277 million[2] | ||||
平均 | C$61,670[3](4) | ||||
简称 | |||||
邮政简称 | NL (formerly NF) | ||||
ISO 3166-2 | CA-NL | ||||
时区 | UTC−3.5 for Newfoundland UTC−4 for Labrador (Black Tickle and North) |
||||
邮编前缀 | A | ||||
省花 | 紫瓶子草 | ||||
省树 | Black Spruce | ||||
省鸟 | 北极海鹦 | ||||
网站 | www.gov.nl.ca | ||||
排名包含所有省和地区 |
紐芬蘭-拉布拉多省(英语: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法语:Terre-Neuve-et-Labrador)是加拿大的十個省之一。紐芬蘭-拉布拉多省由兩部分組成:位於北美大陸以東的纽芬兰岛和附近岛屿,以及位於大陸東岸,與紐芬蘭島隔海相望的拉布拉多地區及其附属岛屿。
該省於1949年3月31日以「紐芬蘭」的名稱加入加拿大聯邦,是最後一個加入聯邦的省份。但從1964年起,省政府開始稱呼自己為「紐芬蘭與拉布拉多」政府。加拿大政府於2001年12月6日修改憲法,將省份的名字正式由「紐芬蘭」改為「紐芬蘭-拉布拉多」。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人口約有508,270人,首府和最大城市是聖約翰斯。
「紐芬蘭」(Newfoundland)一詞在英文裡拆開即為(New Found Land),意為「新發現的土地」。「拉布拉多」則是以葡萄牙航海家約翰·費南德斯·拉佛拉多(葡萄牙語:João Fernandes Lavrador)的名字命名。
距今9000年前,即有人類在今紐芬蘭-拉布拉多省生活,其文化稱作Maritime Archaic Tradition(「濱海古文明」)。[4]後來,古愛斯基摩人的多爾塞特文化(Dorset Culture)在此出現,[5]最終則是因紐特人(Inuit)和因努人(Innu)生活在拉布拉多,貝奧圖克人(Beothuk)生活在紐芬蘭島上。目前已知最早抵達的歐洲人為1000年左右在蘭塞奧茲牧草地(L'Anse aux Meadows)建立村莊的北歐維京人。五百年後,歐洲航海家約翰‧卡波特(John Cabot)、加斯帕·克爾特·雷阿爾(Gaspar Corte-Real)、雅克·卡蒂埃(Jacques Cartier)以及來自英格蘭、愛爾蘭、葡萄牙、法國、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漁民開始在此地進行探險及開拓。
1583年,英格蘭探險家漢弗利·吉爾伯特(Humphrey Gilbert)爵士宣称紐芬蘭屬於英格蘭,紐芬蘭成為大英帝國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之後的一百多年裡,英、法兩國的漁民在紐芬蘭海域捕魚,其中法國漁民遍佈紐芬蘭的南、北、西岸[6]。1713年,法國在《烏得勒支和約》中放棄了對紐芬蘭的領土主張。
1832年,英國在紐芬蘭建立民選議會,1854年起紐芬蘭獲得責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政府對議會負責)。1869年選舉中,紐芬蘭選民拒絕加入加拿大聯邦。1907年起紐芬蘭成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紐芬蘭亦派遣了自己的軍隊赴歐洲前線參戰。然而,歐戰及大蕭條嚴重衝擊紐芬蘭政府的財政,1932年時政府幾近破產。[7]1934年,紐芬蘭立法院放棄自治地位,回退成由英國派員管轄的殖民地。
1948年,紐芬蘭公投,決定加入加拿大聯邦。1949年3月31日子夜,紐芬蘭正式成為加拿大的第十個,亦是最後加入的省份。
拉布拉多地區和魁北克長期存在邊界糾紛,現今的邊界為1927年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的判決所決定。
幾個世紀以來,漁業一直是紐芬蘭的支柱產業之一。但20世紀下半葉,先進的捕魚技術造成鱈魚數量急劇下降。1992年7月2日,加拿大政府下達禁漁令,禁止捕鱈;頃刻間三萬人失去工作,接下來的十年當中紐芬蘭的人口下降了10%。[8]
紐芬蘭-拉布拉多省位於加拿大東端,由紐芬蘭島和拉布拉多地區組成,貝爾島海峽將這兩部分隔開。[9]拉布拉多地區西鄰魁北克省,北方和努納武特地區隔海相望。該省亦包括七千多個小島。[10]全省面積佔加拿大的4.06%。[11]
紐芬蘭島本身呈三角形,邊長約400km,面積108,860km²。[10]紐芬蘭及其附屬島嶼的總面積為111390km²。[12]紐芬蘭島南至北緯46°36',北至北緯51°38'。[13][14]
拉布拉多地區以西與魁北克的邊界的西段為拉布拉多半島的分水嶺;流向大西洋的河流的流域屬拉布拉多,反之則屬魁省。拉布拉多及附屬島嶼的總面積為294330km²。[12]最北端位於契德利角(Cape Chidley),拉布拉多地區在該地與努納武特地區有極短的省境線。拉布拉多位於加拿大地盾的東端;加拿大地盾是一片位於北美大陸北部的巨大變質岩地區。
紐芬蘭島之格羅莫讷國家公園的地貌表現出版塊漂移的過程,因而被列為世界遺產。[15]位於紐島西岸的長嶺山脈(Long Range Mountains)是阿巴拉契亞山脈的東北延伸段。[9]
該省在緯度上的跨度、西風帶的影響、海洋的寒流、及各地的地形特徵,都使該省的氣候種類眾多。[16]其中,北拉布拉多屬於寒帶,南拉布拉多屬於亞寒帶,紐芬蘭島大致屬溫帶。
2006年人口普查中,母語人口最多者分別是英語(97.7%)、法語(0.4%)、因努埃蒙語(Innu-aimun)(0.3%)及中文(0.2%)。[17]
2001年人口普查中,人口最多的宗教宗派為天主教(37%)、加拿大聖公會(26%)、及加拿大聯合教會(17%)。[18]
2007年,紐芬蘭-拉布拉多的經濟總量為264億加拿大元,其中41.2%為服務業,36.2%為油氣開採業及其支援產業(含礦業支援產業),11.7%為礦業;2008年就業人口22萬人,其中77.7%為服務業,7.6%為建築業,6.4%為製造業。[19]
2008年,紐芬蘭-拉布拉多實際經濟增長率為18%;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2009年預計出現7.7%的負增長;2008年失業率是13.2%,為70年代以來的最低值。[20]
捕殺鱈魚是紐芬蘭的傳統產業。但20世紀下半葉的過度捕殺造成了紐芬蘭海域的鱈魚數量急劇下降,90年代初時的成年鱈魚數量為60年代初的1.1%。[21]1992年,加拿大政府下令禁止捕鱈,紐芬蘭漁業遭遇滅頂之災,三萬人失去工作,大量人口遷出,省人口開始連年下降。2008年,漁業捕獲總值約5.3億加元,其中4.4億元為甲魚類(含蝦、蟹和貝類等),另外海豹捕殺業的總產值約670萬加元。[22]
石油、天然氣開採為紐芬蘭-拉布拉多省的新興支柱產業。紐芬蘭有三處海底油田:Hibernia、White Rose和Terra Nova。2008年總產量為1億2520萬桶。[23]
2008年,省礦業總產量約合46.5億加元,其中鐵礦約佔22.4億加元,鎳約佔17.1億加元,銅約佔4.7億加元。[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