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C,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一世。比永 7 克罗伊茨银币。 铸币年份:1807 编号:KM-2129铸币厂:布拉格面额:7 克罗伊茨材质:比永银 (.250) 直径:26 毫米重量:4.8 克奥地利帝国(奥德文:Kaiserthum Oesterreich,现代拼写为 Kaisertum Österreich)是一个现代继承帝国,以今天的奥地利为中心,正式存续时间为 1804 年至 1867 年。奥地利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当时世界大国之一。奥地利帝国在地理上是欧洲第二大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621,538 平方公里(239,977 平方英里)),仅次于俄罗斯帝国的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德意志邦联中最大和最强的国家。自奥地利帝国成立以来,直到 1806 年,奥地利帝国的部分领土也划归神圣罗马帝国。随后,奥匈帝国成立,该帝国的成立是一项外交举措,提升了匈牙利在奥地利帝国中的地位,这是 1867 年奥匈妥协的结果。奥匈帝国(1867 年至 1918 年)本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战胜国解散,并分裂为独立的新国家。“奥地利帝国”一词也用于 1804 年之前的哈布斯堡王朝领地,这些领地没有官方的集体名称,尽管奥地利更常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德语:Franz II, Heiliger Römischer Kaiser)(佛罗伦萨,1768 年 2 月 12 日 - 维也纳,1835 年 3 月 2 日)是最后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 1792 年统治到 1806 年 8 月 6 日,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惨败给第三次反法同盟后,他解散了帝国。1804 年,他建立了奥地利帝国,成为奥地利第一任皇帝弗朗茨一世(Franz I.),从 1804 年统治到 1835 年,因此后来他被称为历史上唯一的 Doppelkaiser(双皇帝)。在 1804 年至 1806 年的两年间,弗朗茨使用了上帝恩典选出的罗马皇帝、永远是奥古斯特的头衔和头衔,是奥地利世袭皇帝,他被称为德意志和奥地利皇帝。弗朗索瓦一世在拿破仑战争中继续作为拿破仑法国的反对者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后遭受了更多失败。1810 年 3 月 10 日,他的女儿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与拿破仑一世的代理婚姻无疑是他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作为哈布斯堡多民族帝国的领导人,弗朗索瓦一世感到拿破仑呼吁欧洲自由和平等的威胁。弗朗索瓦一世与法国的关系紧张。他的姑母玛丽·安托瓦内特在他执政初期死于断头台之下。弗朗索瓦一世对她的命运总体上漠不关心(她与他的父亲利奥波德并不亲近,弗朗索瓦一世也从未见过她)。乔治·丹东试图与皇帝谈判,以释放玛丽·安托瓦内特,但弗朗索瓦一世不愿做出任何让步。后来,他带领奥地利卷入了法国大革命战争,并被拿破仑击败。根据《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他将莱茵河左岸割让给法国,以换取威尼斯和达尔马提亚。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反法同盟期间,他再次与法国交战,在奥斯特里茨遭遇惨败后,他不得不同意《普雷斯堡条约》,该条约实际上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削弱了奥地利帝国,并在拿破仑的印记下重组了现在的德国。1809 年,弗朗西斯再次进攻法国,希望利用半岛战争中拿破仑卷入西班牙的机会。他再次被击败,这次被迫与拿破仑结盟,将领土割让给帝国,加入大陆体系,并将他的女儿玛丽·路易丝嫁给皇帝。弗朗西斯本质上成了法国皇帝的附庸。拿破仑战争大大削弱了奥地利,威胁到它在德国各州中的主导地位,而这一地位最终将割让给普鲁士。 1813 年,奥地利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与法国对立,加入英国、俄罗斯和普鲁士,与拿破仑开战。奥地利在法国的最终失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识到这一点,以克莱门斯·冯·梅特涅为代表的弗朗西斯主持了维也纳会议,帮助建立了欧洲协调和神圣同盟,开启了欧洲保守主义和反动主义的时代。德意志邦联是一个松散的中欧国家联盟,由 1815 年的维也纳会议创建,旨在组织神圣罗马帝国的幸存国家。这次会议是弗朗西斯的个人胜利,他舒适地接待了各界贵宾,但弗朗西斯与复辟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八达成秘密条约,破坏了他的盟友沙皇亚历山大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