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 年,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二世。2 荷兰盾“圣母柱修复”银币。
铸币年份:1855 铸币厂:慕尼黑 编号:KM-848。面额:双荷兰盾(2 荷兰盾)- 修复慕尼黑圣母柱(Mariensäule) 材质:银(.900) 重量:21.16 克 直径:36 毫米
正面: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裸半身像,右侧。图例:MAXIMILIAN II KOENIG V. BAYERN Exergue:C.VOIGT(雕刻师姓名) 背面:玛丽安柱雕像,分裂图例 (PATRO-NA/ABA-RIAE)。图注:ZUR ERINNERUNG AN DIE WIEDERHERSTELLUNG DER MARIENSAULE IN MÜNCHEN 1855 翻译:“纪念 1855 年慕尼黑玛丽安纪念柱的修复”
玛利亚柱是位于德国慕尼黑玛利亚广场的圣母玛利亚柱。它建于 1638 年,以庆祝三十年战争期间瑞典占领的结束,顶部是圣母玛利亚的金色雕像,圣母玛利亚站在新月上,是天后,于 1590 年创作。这座雕像最初位于圣母教堂。慕尼黑的玛利亚柱是阿尔卑斯山以北建造的第一根此类柱子,并启发了欧洲这一地区建造其他圣母玛利亚柱。
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1811 年 11 月 28 日 - 1864 年 3 月 10 日) 自 1848 年至 1864 年为巴伐利亚国王。他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与萨克森-希尔德堡豪森公主特蕾莎的儿子。
在哥廷根和柏林学习,并游历德国、意大利和希腊后,他被父亲介绍进入国务委员会 (1836)。从一开始,他就表现出好学的性格,有一次他宣称,如果他不是出生在皇家摇篮里,他的选择就是成为一名教授。作为王储,他在菲森附近的霍恩施旺高城堡中,以极高的品味重建了这座城堡,他聚集了一群艺术家和学者,并将自己的时间投入到科学和历史研究中。
当路德维希一世 (1848 年 3 月 20 日) 退位后,他突然登上了王位,他所选择的内阁成员承诺将建立一个自由的政体。然而,尽管从 1850 年开始,他的政府倾向于专制主义,但他拒绝成为教士反动派的工具,甚至不顾宗教观点,邀请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 (例如盖贝尔、李比希和西贝尔) 前往慕尼黑,这招致了教皇极端主义者的严厉批评。最后,在 1859 年,他解散了卡尔·路德维希·冯·普福德滕男爵的反动内阁,满足了人民对温和立宪政府的愿望。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也响应了人民对统一德意志国家的要求,参加了旨在建立这样一个国家的法兰克福议会。然而,革命的进展让他犹豫了。1849 年,巴伐利亚普法尔茨的一场起义在普鲁士军队的支持下被镇压。国王强烈反对法兰克福议会的统一计划,拒绝承认其制定的帝国宪法,并协助奥地利恢复联邦议会并在黑森和荷尔斯泰因执行联邦处决。法兰克福议会失败后,普鲁士和奥地利继续争论哪个君主制拥有统治德国的固有权利。奥地利和黑森-卡塞尔(或黑森-卡塞尔)选帝侯之间的争端被奥地利及其盟友(包括巴伐利亚)用来促进普鲁士在德国政治事务中的孤立。 1850 年,奥地利、巴伐利亚和其他盟国通过巴伐利亚向黑森-卡塞尔进军,这一外交侮辱几乎引发战争。然而,普鲁士军队最终作出让步,接受了双重领导原则。这一事件被称为奥尔米茨战役,也被普鲁士称为“奥尔米茨之辱”。这一事件巩固了巴伐利亚王国与奥地利结盟对抗普鲁士的立场。
马克西米利安在德国政策中,受维护诸侯联盟的愿望所引导,并希望通过建立“中”小国联盟(即所谓的三国联盟)来实现这一目标,以对抗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危险竞争。然而,在 1863 年,他看到了他认为更好的方法,支持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富斯滕塔格提出的改革计划。普鲁士试图重组松散、无人领导的德意志邦联,遭到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反对,1863 年,普鲁士及其盟友在法兰克福参加了与奥地利和其他盟友的讨论,但没有参加。这一提议的失败,以及奥地利对邦联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的态度,使他大失所望;但在他能够应对与丹麦的战争爆发所带来的新形势之前,他于 1864 年 3 月 10 日在慕尼黑突然去世。他被安葬在慕尼黑的特蕾蒂娜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