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from the Wikipedia | Read original article |
![]() |
本條目存在如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芬蘭共和國 |
|||||
---|---|---|---|---|---|
通稱:芬蘭 | |||||
|
|||||
|
|||||
國歌:《我們的國家》 Maamme (芬蘭語) Vårt land (瑞典語) |
|||||
|
|||||
![]() 芬兰位置(深绿) - 在欧洲(绿色和深灰) - 在欧洲联盟(绿色) |
|||||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 |||||
|
|||||
首都 | 赫尔辛基 | ||||
最大城市 | 赫尔辛基 | ||||
地理最高點 | 哈爾蒂亞峰(海拔1,365米) | ||||
最長河流 | 凱米河 | ||||
最大湖泊 | 塞馬湖 | ||||
海岸線 | 1,250千米 | ||||
時區 | 欧洲东部时间,UTC+2 (夏時制:UTC+3) |
||||
人民生活 | |||||
人口 | 以下資訊是以2014年估計 |
||||
|
|||||
官方語言 | 芬兰语、瑞典语[2] | ||||
主要宗教 | |||||
主要節日 | |||||
道路通行方向 | 靠右行驶 | ||||
|
|||||
政治文化 | |||||
政治體制 | 雙首長制、議會制 | ||||
|
|||||
國家領袖 |
|||||
經濟實力 | |||||
|
|||||
|
|||||
|
|||||
中央銀行 | 芬蘭銀行 | ||||
貨幣單位 | 欧元(EUR,€) | ||||
基尼系数 | 25.9[5] | ||||
其他資料 | |||||
國家象徵 | |||||
國家代碼 | FIN | ||||
國際域名縮寫 | .fi | ||||
國際電話區號 | +358 |
芬兰共和国(芬兰语:Suomi,瑞典語/英语:Finland, 雙語發音(帮助·信息))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
芬兰又称“千湖之国”,在瑞典国王埃里克九世1154年将基督教带入芬兰之后,两国在700年间就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瑞典语一直是行政、教育机构的第一语言,而芬兰语直到19世纪芬兰民族主义高涨以及芬兰的第一篇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发表后才受到重视。
1808年在芬兰战争中,瑞典與俄羅斯交戰落敗,芬兰被俄羅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脱离瑞典,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並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
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
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短暫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蘇聯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向芬兰提供了部分协助)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納粹德國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
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
1947年和1948年与蘇聯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蘇聯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1991年蘇聯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
2007年3月18日,议会选举,中间党获得200个议席中的51席,联合党获得50席,社会民主党获得45席,左翼联盟获得17个议席,绿色联盟获得15个议席,瑞典族人民党和基督教联盟分别获得9个和7个议席。[6]4月19日,以马蒂·万哈宁为总理的政府宣誓就职,政府由中间党、联合党、绿色联盟和瑞典族人民党组成。[7]
芬兰的政治体制以议会为主,虽然总统也有较大的权力(根据芬兰宪法,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并举行新的议会选举)。多数行政权力控制在由总理领导的内阁中,而总理由议会选出。内阁由中央政府各个部门的部长、总理本人与一名大法官组成。
宪法规定,200人的一院制议会(芬兰语:Eduskunta;瑞典语:Riksdag)是芬兰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会可以修改宪法,解散内阁或否决总统的决定;但议会无权改变司法决议。内阁或任意一名议员都可以提出立法动议。议员任期4年,按比例选出。[8]
芬兰民族联合党、中间党、芬兰社会民主党、芬兰瑞典族人民党和綠色聯盟该国主要政党。
司法体系分为一个负责民事以及刑事司法争议的法庭,以及一个专门负责公众与行政部分诉讼的特别法庭。芬兰为大陆法系国家,法庭分为地方法院、地区上诉法院及最高法院。
芬兰最早有12个省份(芬兰语:单数lääni,复数läänit;瑞典語:län),1997年重新划定行政区后省份减少到6个,2010年起划为20个行政区:
其中奥兰政府享有高度自治。
是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芬蘭武裝部隊。有職業軍人16,500人,其中軍官8,700人。常備軍約34,700個成員。軍事費大概是GDP的1.3%。
芬蘭國防軍採用徵兵制,18歲以上男性需服6個月至12個月的兵役。冷戰終結後,隨者軍事主義的變化和蘇聯政權崩解的影響,後備役軍人員額被減少了。全部的軍隊在國防軍司令的指揮下進行作戰,而國防軍司令只對總統負責。
芬蘭是唯一非北約成員國卻與俄羅斯的領土接壤的歐盟國家。然而,芬蘭的官方政策,是以35萬後備役部隊加上高機動性國防軍的地面強大武器裝備,達到足夠威懾敵方的軍事力量。另外,軍事戰略上利用森林密布的地形和眾多的湖泊,可以拖延侵略者的行動,來完成軍事部署。
芬兰总面积共338,000平方公里,是欧洲第八大国。南北最长距离达1,157公里,东西最宽为542公里。
芬兰被誉为“千岛之国”与“千湖之国”:精确来说全国共有188,000个湖泊(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和179,000个岛屿。芬兰地势平坦,拉普兰北部地区位于芬兰、挪威边界的哈尔蒂亚峰(Haltitunturi)海拔1,328米,为芬兰最高点。芬兰最长的河流是凯米河(Kemijoki),长512公里[9]。
除了湖泊之外,全国为大片森林覆盖,佔国土面积的69%。可耕种面积较少,仅占8%。岛屿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兰半岛南岸地区,著名的有奥兰群岛。
芬兰地处北温带,冬天寒冷,有时严寒,夏天则比较温暖。芬兰地处北纬60度到70度之间,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处在北极圈内[9],最北的地区夏天有73天太阳不落于地平线下,冬天则有51天不出太阳。
芬兰擁有世界上緯度第二高的首都赫爾辛基,僅次於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芬兰的通信产业以诺基亚为代表非常发达,芬兰是号称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数矿产,芬兰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业组件都倚赖进口。
由于天气的原因,芬兰的农业仅维持在基本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水平。林木业作为出口的主要支柱,为农村人口提供了第二个工作选择。芬兰在1999年加入欧元体制,目前為唯一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在未来几年芬兰将更快地與西欧经济一体化。
芬兰的玻璃工艺制造世界闻名,金属处理工艺也相当精细。由于盛产木材,芬兰的家具设计和制造业在世界享有盛誉,20世纪初芬兰设计的家具现在看起来依然非常现代。
据2009年6月芬兰人口登记中心数据,目前芬兰有533万居民。芬兰有两种官方语言:93%的人口所使用的芬兰语和6%人口的母语瑞典语。少数人口包括了萨米人、俄罗斯人、犹太人和鞑靼族等。
冬季战争后大约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战争赔款、失业问题以及对芬兰保持独立前景的不确定曾导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离开芬兰。而到了1990年代,因为经济情况的大幅好转和政治及社会福利的稳定,芬兰又开始接收大批难民与移民。
芬蘭為宗教自由的國家,基本上如果沒有明顯違反法律的事實,任何人可以信仰任何宗教,不需要官方批准。96%的人口信奉基督教路德宗(而且幾乎全是芬蘭人口,只有少數是瑞典人),[10]大约1%的人口则信奉东正教。[11]路德教与东正教均为國教,法律地位相同。其余包括了少部分基督教新教其他教派的教徒、罗马天主教徒、穆斯林和犹太教徒。
芬兰严峻的气候条件,還有外國侵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芬兰人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兰人性格内敛,行事低调,甚少交談,即使有話要說也是簡單直接,但並不表示他們行為無禮,基本上在所有地方办事、购物,甚至是下公交车之后,都能听到一句“谢谢”。芬蘭人少說話做實事,甚至是親友聚餐也不會多說話。但面對陌生人的請求,又表現出外冷內熱的一面。例如,有外國移民想到鄰居住宅的天台觀賞風景,鄰居的反應是「一言不發,轉身而去」,然後過了三天,「快遞員一言不發的把一包東西掉在門口」,問快遞員那是甚東西,快遞員冷淡的說是天台鑰匙,離開的時候還說「還以為你早就知道的啊」。這種特殊的待人接物方式,可能會令外國人感到迷惑。
另外,芬蘭人普遍相當誠實,不喜歡貪小便宜,例如乘車的時候,即使沒有人查票,人人都會支付車資。
芬蘭人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维护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SISU精神是芬蘭文化的一部分,很難直接譯成別的文字,但可以理解為意志,決心,毅力和理性面對逆境。SISU一词也被芬蘭人用于命名其它東西,如芬蘭本土汽車品牌西蘇和芬蘭一艘名為SISU號的大型破冰船。
據說,過去的芬蘭十分窮困,天然資源比不上鄰國,造就獨特的文化。由於沒有太多資源可供出口,故只有「將灰質轉化成GDP」,突顯優秀人才的可貴,教育成為芬蘭社會重要的一環。
相對其他歐盟國家,學前教育在芬蘭並不常見,學童往往要待到七歲才上學。學校通常由多人共同管理。除了芬蘭語,學校普遍而言都會教授英語,較年長的學童會修讀法語和俄語,某些學校會教授其他語言。將近成年的學生,甚至會再多學一種外語。
紀錄片「Waterfront Cities Of The World」指出,芬蘭人並不喜歡炫耀學識。舉例說,即使是相識多年的朋友,也不清楚對方的學歷和技能,當地的教育制度也不是菁英主義,會因材施教,同一老師會教導學生很多年,陪伴學生成長。
芬兰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开创了民族音乐的新纪元,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语言学家艾里阿斯·隆洛特搜集编撰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世界文学史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充满芬兰本土传统浪漫风格的设计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潮流中独树一帜。芬兰还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尤为特别的是,芬兰极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使许多几十年前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在现代人眼中仍是新颖别致、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出自芬兰设计大师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优质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誉世界。
芬蘭設計重視實用和耐用,並不會「為設計而設計」,拒絕追逐潮流和拋棄主義(throwawayism),但並不代表墨守成規。除了具實際用途的生活用品,也有芬蘭設計師以較複雜的線條,創造出純粹為觀賞而設的玻璃製品。
《City Unplugged》(不插电的城市)又叫(漆黑塔林)由芬兰著名导演Ilkka Järvi-Laturi拍摄,该片首映1993年,曾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方获奖, 在《伦敦时报》及NY POST《纽约邮报》的评选中,名列史上最佳犯罪题材影片之第二,仅随《沉默的羔羊》之后。
有人認為圣诞老人的家就在芬兰境內的耳朵山。在1927年,芬兰電台的一個廣播節目宣稱,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芬兰和苏联分界拉普兰省的“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们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然后带着热切的期盼进入梦乡,圣诞老人晚上就会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把圣诞礼物从壁炉烟囱中分发到孩子们的长筒袜裡。
值得一提的是,世上不少國家均宣稱或被認為是聖誕老人的家,包括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格陵蘭。
芬兰人还发明了桑拿浴,号称芬兰的国粹。芬兰谚语说: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世界语言范畴的芬兰词汇之一。傳統的桑拿房是用木材建造,其中包括蒸汽房、洗澡间和更衣室。現代的桑拿房在設計上變化甚多,一些戶外桑拿房,甚至用玻璃採光。芬兰全国有不同大小桑拿室,平均每間房屋就有一间桑拿房。除了私人的,也有開放予公眾的。
在發源地芬蘭,桑拿文化有不少不成文規矩,例如男女一同享受桑拿,有時是可以接受的,視參與者的年齡和親疏,十分難一概而論。有時男女一起,有時男女會分開進行。另外,在蒸汽房穿衣服可能被視為失禮的行為,例如在公眾桑拿有標示牌禁止穿泳裝。
紀錄片「Waterfront Cities Of The World」,香港電視台TVB以「在水一方」為節目名稱,於2013年4月21日下午4時30分播出。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项目了解更多有关 “Finland”的内容: |
|
![]() |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
维基学院上的學習资源 |
![]() |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
![]() |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
![]() |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
![]() |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
![]() |
![]() |
![]() |
||
![]() |
![]() |
![]() |
||
|
||||
![]() |
||||
波羅的海 | 芬蘭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