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ceded by | |
|
||||||||||||||||
|
succeeded by |
波兰from the Wikipedia | Read original article |
波蘭共和國 Rzeczpospolita Polska(波蘭文) |
|||||
---|---|---|---|---|---|
通稱:波蘭 | |||||
|
|||||
|
|||||
國歌:《波兰没有灭亡》(Mazurek Dąbrowskiego)
|
|||||
|
|||||
![]() |
|||||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 |||||
|
|||||
首都 | 华沙 | ||||
最大城市 | 华沙 | ||||
地理最高點 | 雷西峰:海拔2499公尺 | ||||
最長河流 | 維斯瓦河 | ||||
海岸線 | 770公里 | ||||
時區 | 欧洲中部时间,UTC+1 (夏時制:UTC+2) |
||||
人民生活 | |||||
人口 | 以下資訊是以2011年估計 |
||||
|
|||||
官方語言 | 波蘭語 | ||||
官方文字 | 波蘭語 | ||||
民族 | 波蘭人 | ||||
主要宗教 | 天主教 | ||||
主要節日 | 独立日:1918年11月11日 | ||||
|
|||||
政治文化 | |||||
政治體制 | 议会民主制 | ||||
|
|||||
國家領袖
|
|||||
經濟實力 | |||||
|
|||||
|
|||||
|
|||||
中央銀行 | 波兰国家銀行 | ||||
貨幣單位 | 兹罗提(PLN) | ||||
基尼系数 | 30.9 [4] | ||||
其他資料 | |||||
國家象徵 | 国花:三色堇 | ||||
國家代碼 | POL | ||||
國際域名縮寫 | .pl | ||||
國際電話區號 | +48 |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北面濒临波罗的海的中欧国家,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系外飛地)接壤。波兰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导致历史上连年的战火纷争,几个世纪以来波兰的版图也一再更改,而近年波兰无论在欧盟还是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亦与日俱增。
波兰是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
波兰早在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定居。羅馬帝國時期,波蘭是帝国东部边陲。
公元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接受天主教为国教,建立皮亚斯特王朝。
1025年,(勇敢者)博莱斯瓦夫一世加冕为波兰国王。其後波蘭成立世界上最早的議會之一。
14世纪,卡西米尔三世重新统一波兰,进行改革,在首都克拉科夫创办雅蓋隆大学,欢迎德意志人、犹太人移民到波兰。
波兰的黄金岁月是在16世纪时,当时波兰与立陶宛合并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的一个大国。
1683年,波兰国王率骑兵击退了进攻奥地利的土耳其军队,保护了欧洲的完整,史称维也纳之战。波兰政权是半联邦半贵族式共和,史称第一共和國,首都也迁往华沙。在之后的一个世纪中,贵族势力的增强与内部动乱削弱了国家的总体实力,导致了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俄罗斯帝國、普鲁士王國以及奥地利对波兰的三次瓜分。1795年,波兰亡国。
19世紀,拿破仑一世战败后,波兰的大部分领土属于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疆土,但在俄羅斯帝國发生十月革命后,波兰于1918年11月取得独立,成立了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國。
从1918年到二战前的1938年,波兰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产品占60%以上,工业生产的产值只占营业生产总值的32%,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1938年,工业总产值仅及1913年的98%,若按人口平均计算,工业产量仅为英,法,德,意的五分之一;而农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以波兰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例,1938年产量仅略微超过1909年到1913年的生产水平;交通业也很落后,每万人平均拥有铁路里程仅为5.25公里。[5]
在战前的1938年,波兰曾在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期間取得了今斯洛伐克北部少量領土,然而第二共和国只能一直持续到1939年,和平時間不到二十年,再遭劫難。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波兰的领土被纳粹德国和苏联两個帝国同时侵入,9月17日苏联红军和德国国防军在布列斯特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举行联合阅兵式,标志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纳粹占领了波兰全境。1944年夏,苏联军队攻入波兰。7月22日,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PKWN)。年底,改组为临时政府,立即得到苏联承认。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协议,波兰于1945年6月28日组成以卢布林政府为基础的新政府。波兰有600万人口在二战中丧生,70%的工厂和1/3的耕地被毁,华沙成为一片瓦砾。[6]
1948年,波兰统一工人党成立,1952年,改国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在冷战期间,波兰一直在内外政策上追随苏联。实行一党专政的共产党独裁统治,对内消灭异己,对外成为苏联的工具,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缺乏民主。波兰人民在团结工会的领导下,不断反对共产党的独裁统治,波兰成为东欧追求民主自由的希望。
1956年,发生波兹南事件,1970年和1980年也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罢工事件。
1980年代波兰的工人在动乱中形成了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团结工会。工会逐渐取代波兰统一工人党,成为一股强大的反對派政治势力。
1989年6月4日,波蘭四十年來舉行部分議席的民主選舉,在選舉的議席中,團結工會取得99%議席。8月24日,团结工会顾问马佐维耶茨基出任总理,成為四十年來首位非工人黨出身的總理。
1989年12月29日,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宪法中关于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国家中居領導地位的条款,成为前华沙条约成员国中第一批摆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同时也成为欧洲脱離苏聯獨立、結束共產黨專政風潮的先驅。
1990年1月16日,波兰政府通过政党法草案,为多党制奠定了基础。至此,执政45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失去了议会的絕對控制权和政府的领导权,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史称第三共和國。同年底,華里沙成為首位民選的波蘭總統。
1999年,波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3年6月波兰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加入欧洲联盟。
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波兰政府的结构包括了一个由总理为主导的内阁。总理从两院制国会的下议院多数党成员中产生,由他向总统提名阁员名单,由总统任命。波兰总统为国家元首,直选产生,任期5年,可以連任一次。
波兰议会由下议院议会(Sejm,460名成员)和上院参议院(Senat,100名成员)组成,皆由民主選舉直接產生。国会成员根据省划直选产生,任期4年。根据1997年生效的现行波兰宪法,除了下议院两个预留给少数民族政党的席位(一席予德國裔,另一席予立陶宛裔)外,選舉奉行混合比例代表制,只有获得总投票率5%的政党才能进入国会。
司法结构在决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波兰最高司法机构为波兰的最高法院(Sąd Najwyższy)。最高法院的法官由国家司法会议提名,总统任命,法官任期终身。而宪法法官(Trybunał Konstytucyjny)则由议会选出,任期9年。
波兰被划分为16个省(单数:województwo,复数:województwa):
波兰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欧平原,平均海拔173米。(波兰一词源于斯拉夫語Polanie,意思是居住在平原上的人。历史上波蘭也因此無险可守,多次被列強瓜分)。仅南部地势有起伏,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等,最高点海拔2,499米。
河流多从南向北流入波罗的海,主要有维斯瓦河和奥得河。波兰境内还有冰蚀作用形成的9,300多个湖泊,大部分集中在北部,最大湖泊为希尼亚尔德维湖。
波兰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阔叶林发育,冬天寒冷、多云、多降雨,夏天潮湿、多雷阵雨。1月平均温度-5-10℃,7月17-20℃,年降水量401-800毫米,有些山区可达1000毫米以上;森林面积约占领土的28%。
什切青三只鹰纪念性建筑物
市徽 | 城市 | 人口(1) | 省份 | ||
---|---|---|---|---|---|
![]() |
华沙 Warszawa | 1,707,983 |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 ||
![]() |
克拉科夫 Kraków | 756,441 | 小波兰省 małopolskie | ||
![]() |
罗兹 Łódź | 750,125 | 罗兹省 łódzkie | ||
![]() |
弗罗茨瓦夫 Wrocław | 632,162 |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śląskie | ||
![]() |
波兹南 Poznań | 559,458 | 大波兰省 wielkopolskie | ||
![]() |
格但斯克 Gdańsk | 455,717 | 滨海省 pomorskie | ||
![]() |
什切青 Szczecin | 407,260 | 西滨海省 zachodniopomorskie | ||
![]() |
比得哥什 Bydgoszcz | 360,142 |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 ||
![]() |
卢布林 Lublin | 351,345 | 卢布林省 lubelskie | ||
![]() |
卡托维兹 Katowice | 311,179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比亚韦斯托克 Białystok | 294,265 | 波德拉谢省 podlaskie | ||
![]() |
格丁尼亚 Gdynia | 249,787 | 滨海省 pomorskie | ||
![]() |
琴斯托霍瓦 Częstochowa | 241,449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拉多姆 Radom | 224,501 |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 ||
![]() |
索斯诺维茨 Sosnowiec | 221,775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托伦 Toruń | 206,346 |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 ||
![]() |
凯尔采 Kielce | 205,665 | 圣十字省 świętokrzyskie | ||
![]() |
格利维采 Gliwice | 196,968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扎布热 Zabrze | 188,717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比托姆 Bytom | 184,328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奥尔什丁 Olsztyn | 175,843 |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warmińsko-mazurskie | ||
![]() |
别尔斯科-比亚瓦 Bielsko-Biała | 175,476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热舒夫 Rzeszów | 173,300 | 喀尔巴阡山省 podkarpackie | ||
![]() |
鲁达希隆斯卡 Ruda Śląska | 144,254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雷布尼克 Rybnik | 141,057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蒂黑 Tychy | 139,540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栋布罗瓦古尔尼恰 Dąbrowa Górnicza | 128,560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普沃茨克 Płock | 126,807 |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 ||
![]() |
奥波莱 Opole | 126,382 | 奥波莱省 opolskie | ||
![]() |
埃尔布隆格 Elbląg | 126,460 |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warmińsko-mazurskie | ||
![]() |
大波兰地区戈茹夫 Gorzów Wielkopolski | 125,360 | 卢布斯卡省 lubuskie | ||
![]() |
瓦乌布日赫 Wałbrzych | 122,927 |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śląskie | ||
![]() |
弗沃茨瓦韦克 Włocławek | 118,160 |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 ||
![]() |
绿山城 Zielona Góra | 117,406 | 卢布斯卡省 lubuskie | ||
![]() |
塔尔努夫 Tarnów | 116,584 | 小波兰省 małopolskie | ||
![]() |
霍茹夫 Chorzów | 113,469 |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 ||
![]() |
卡利什 Kalisz | 107,910 | 大波兰省 wielkopolskie | ||
![]() |
科沙林 Koszalin | 107,307 | 西滨海省 zachodniopomorskie | ||
![]() |
莱格尼察 Legnica | 104,754 |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śląskie | ||
(1) 2008年城市人口数据 |
1989年后,波蘭由苏联模式的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转型,GDP在1993至2000年间增长较为迅速,但到2001年由于国內消费投资減少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影响,波兰经济的增长也开始放缓。加入欧盟后,经济快速成长。
然而,波蘭的农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结构问题、劳动力缺乏以及效率低下的小型农场是问题的关键。「敏感」领域(如煤矿、钢铁、铁路、能源等)的重组与私有化已经开始。
波兰经济迅速的发展涉及了所有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业、工商业以及工程建筑业)。按照波兰人国民银行所预测的,有力的投资及消费增长是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口呈现大量的增长,不过由于国内需求量的增加及其引起的进口加快的现象,自2006年的第三季度起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开始产生负影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情况大为好转,失业率明显下降。2007年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5.8%,明显超过了欧盟平均2.9%的GDP增长率水平。在一年内个人消费增长了5.1%,公共消费增长了1%。固定资产经费总值持续增长(20.8%),不过比第一季度稍有放缓(26.2%)。
GDP增长 | 3.8%(2010年) |
失业率 | 12.1%(2010年) |
平均薪资总额 | 3500兹罗提/月(900欧元/月,2009年5月) |
通货膨胀 | 4.3%(2008年1月) |
劳动年龄人口数 | 1766万 (2010年) |
波兰自恢复独立以来,经过1990年代的发展变迁,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波兰在欧洲的重要性越来越引人重视,甚至有望成为欧盟四巨头之一。截至2009年7月,波兰成为欧盟27个成员国中唯一一个在金融危机中保持经济增长的国家。
波兰的人口为3864万,名列欧洲第8位、世界第29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曾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人数多达300万。但在二战中以及前后的移民潮使波兰渐渐成为一个单一种族国家。现在人口中的96.5%为波兰人,少数民族包括德意志人(1.3%)、乌克兰人(0.6%)、白俄罗斯人(0.5%)等。61.8%的波兰人居住在城市。国民的50%年龄都在35岁以内。波兰的官方语言是波兰语。
现在的波兰人特别珍惜其悠久而辉煌的宗教文化传统。总体上,波兰是今日欧洲少數对宗教信仰仍然保持相当虔诚的国家,境內大小教堂林立,宗教气氛浓郁,每周去教堂望弥撒仍是大多数居民重要的生活内容。
波兰95%的人口信奉天主教,其中有75%依然忠實虔诚的遵守天主教的传统习俗。虽然历史上曾征服波兰的普鲁士(新教路德会)和俄国(东正教)都企图压制天主教,但反而堅定了波蘭人對天主教的信念。前任教皇若望·保祿二世(1978年-2005年在位)也是波兰人。其余的5%人口大多属于东正教或基督新教。
足球是波蘭最受歡迎的團體運動,但真正在成績上有所表現的則是排球,體操,藝術體操以及跳水的項目。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波兰 |
![]() |
波羅的海 | 波羅的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