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from the Wikipedia | Read original article |
俄羅斯聯邦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俄語) |
|||||
---|---|---|---|---|---|
通稱:俄羅斯/俄聯邦/俄國 | |||||
|
|||||
|
|||||
國歌:《俄羅斯聯邦国歌》 |
|||||
|
|||||
![]() |
|||||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 |||||
|
|||||
首都 | 莫斯科 | ||||
中央政府 所在地 |
莫斯科中央行政區特維爾區克里姆林宫 | ||||
最大行政區 | 薩哈共和國 | ||||
最大城市 | 莫斯科 | ||||
地理最高點 | 厄爾布魯士峰 | ||||
最長河流 | 葉尼塞河(世界第5) | ||||
最大湖泊 | 裏海(世界第1,亦為國際湖泊) | ||||
海岸線 | 37,653公里(世界第4) | ||||
時區 | 俄羅斯時區,UTC+2至UTC+12 | ||||
人民生活 | |||||
人口 | 以下資訊是以2014年估計 |
||||
|
|||||
官方語言 | 俄語(联邦官方语言) 27种地方语言也是各行政区官方语言,详见俄罗斯语言 |
||||
官方文字 | 俄文 | ||||
民族 | 俄羅斯族(81%)、韃靼族(3.7%)、烏克蘭族(1.4%)、巴什基爾族(1.1%)、楚瓦什族(1.8%)、車臣族、亞美尼亞族等至少180個民族,其余民族占全国的11.8%[2] | ||||
主要宗教 | 基督教(俄罗斯正教会、天主教、新教)、伊斯蘭教、佛教等 | ||||
曆法 | 公曆 | ||||
主要節日 | 公历新年、东正教圣诞节、俄曆新年、祖国保卫者日(原苏联建军节)、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胜利节)、国家主权宣言日(俄罗斯独立日、俄罗斯日)、二战结束纪念日、天主教、基督新教圣诞节 | ||||
道路通行方向 | 靠右行駛 | ||||
|
|||||
政治文化 | |||||
國家憲法 | 俄罗斯联邦宪法 | ||||
國家結構形式 | 聯邦制 | ||||
國家政權 | 共和立宪制 | ||||
政治體制 | 雙首長制、多党制 | ||||
法律體系 | 歐陸法系 | ||||
|
|||||
國家領袖 |
|||||
國家主要領袖(三權分立) |
|||||
經濟實力 | |||||
|
|||||
|
|||||
|
|||||
中央銀行 | 俄羅斯銀行 | ||||
貨幣單位 | 俄羅斯盧布(RUB,₽) | ||||
基尼系数 | 41.7——高 [3] (世界第83名) |
||||
其他資料 | |||||
立國歷史 |
|||||
國家象徵 | |||||
國家代碼 | RUS | ||||
國際域名縮寫 | .ru、.su、.рф | ||||
國際電話區號 | +7 | ||||
現役軍人數 | 1,000,000(不完全包括准军事力量)(第4名)-2013 |
有声条目/幫助
2012年12月24日版,
语音。錄音不會自动更新。
|
俄罗斯联邦[4](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缩写为РФ),简称俄联邦、俄罗斯(俄语:Россия)或俄国,是苏联及其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继承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欧亚大陆北部的一个国家,地跨欧亞两大洲。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中国、蒙古、北韓(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兩個只有俄羅斯一個聯合國成員承認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自治區領地)、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面积17,098,242平方公里,覆盖九分之一的地球陆地。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苏联最大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軍備武器,综合軍事力量居世界第二,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之間,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軍工科技雄厚,特别是航太工業技術,居世界前列。此外,俄罗斯还是五个金砖国家之一。俄罗斯是世界人口第九多的国家,2014年有1.46亿人[5]。俄罗斯延伸整个亚洲北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俄罗斯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6]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7][8],俄罗斯亦是世界八大工業國之一 (自1997至2014,因為烏克蘭危機而被禁止參與),以及拥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9]。
按照俄语发音“Россия”,其名称应翻译为“羅西亚”。元朝时根据蒙古语译为「斡羅思」[註 2],到清朝初年许多文献中曾称为「羅剎」[註 3],但在以国家相称时则多译为「鄂羅斯」[註 4]或「俄羅斯」。清乾隆年间官修《四库全书》时将其正式统一为“俄羅斯”或简称“俄国”,自此沿用至今。[10] 日本漢字與朝鮮漢字則將俄羅斯稱為「露西亞」(日语:ロシア roshia */?,朝鮮語:노서아 noseoa */?[註 5]),此譯名較為接近俄語原始發音。
旧时上海人将俄罗斯译为「罗宋」,因而有罗宋汤、罗宋人、罗宋面包等词。[11][12][13][14]
从国家和国际法律的角度来看,现代俄罗斯国家在1917年11月7日出现。1991年12月25日更名为“俄罗斯联邦”,通稱为“俄罗斯”或“俄国”,是俄罗斯沙皇国、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共和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际义务的继任者。
俄羅斯地域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
862年诺曼人留里克受斯拉夫人的邀请来到诺夫哥德罗,建立第一个罗斯公国,留里克王朝始自于此。882年,诺夫哥罗德大公奥列格征服基辅,建立基輔羅斯公國,至12世紀中葉,以基輔為首都,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早期國家。
基辅罗斯起源于7世纪上半叶,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3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俄羅斯法典(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
基輔羅斯在公元13世紀被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佔領。
中世纪后期俄罗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帝国,并从15世纪起开始向亚洲扩张。在历代沙皇的领导下,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开始现代化並到处扩张,成为欧洲列強之一,然而20世纪初开始,俄国的实力开始下降,人民也对现状日渐不满。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在军事上的惨败以及之后的内战,十月革命终于在1917年爆发。
之後不久,苏联共產黨在列寧的領導下取得政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亦就此成立。在列寧和其后继者斯大林的领导下,蘇聯由一個農業國迅速工業化,並且實行農業集體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纳粹德国后,成为冷战中的紅色超级大国。到了1980年代晚期,苏联进行了多项激进的改革,然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病入膏肓,最终于1991年解体。
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最高蘇維埃宣布俄罗斯脱离苏联独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並成為主权国家。从此之后,俄罗斯联邦虽未能成為諸如前苏联、現美國等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被国际承认是極具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国,亦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经济曾一度面临困境,政治方面也出现过1993年宪政危机,但就目前经济状况有了决定性的改善。
俄罗斯联邦美其名实行的是联邦民主制,所謂的以俄罗斯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但事實上,這個國家今日的種種措施,在現任總統普京的主導下,已逐漸走向縮限公民表達、參政權利的專制獨裁趨勢。[原創研究?]总统是国家元首,任期6年,2008年修宪前为4年,由人民直选产生。总统拥有相当大的行政权力,有权任命包括了总理在内的高级官员,但必须经议会批准。总统同时也是武装部队的首领以及国家安全会议的主席。并可以不经议会通过直接颁布法令。总统不可以连任超过2届。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採用兩院制,下議院稱國家杜馬(代表聯邦各主體),上議院稱聯邦委員會(代表聯邦)。
联邦委员会(上议院)由俄罗斯联邦诸联邦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的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国家杜马(下议院)的职权是同意总统对总理的任命;决定对总统的信任问题;任免审计院主席及半数检查员;实行大赦;提出罢免俄罗斯联邦总统的指控;通过联邦法律。
俄羅斯有15個部及其他與部同級的總局,其中有5個部比較特殊,有重要權力的部門是由總統直接節制,稱為強力部門,分別是:
其餘10個部則是直屬總理,分別是:
俄罗斯联邦目前由85个不同的联邦主体组成:
2000年5月13日普京签发命令决定按地域原则在俄罗斯建立7个联邦管区(中央联邦管区、西北联邦管区、南部联邦管区、伏爾加聯邦管區、乌拉尔联邦管区、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远东联邦管区)。
2010年1月19日梅德韦杰夫签发命令决定自南部联邦管区内分立出一个新的联邦管区--北高加索联邦管区。
2014年3月21日,普京簽發命令决定在克里米亞半島增設一個新的聯邦管區--克里米亞聯邦管區。至此俄罗斯的联邦管区达至9个,分别为中央联邦管区、西北联邦管区、南部联邦管区、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伏爾加聯邦管區、乌拉尔联邦管区、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远东联邦管区及克里米亞聯邦管區。
现俄罗斯主要的领土争端之一为南千岛群岛(日本方面称北方四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则占领了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接管。日本近年频繁向俄罗斯交涉並要求归还北方四岛,大多无功而返。
另外,自2014年3月克里米亞歸屬公投以来俄罗斯增设了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爾直辖市两个联邦主体,均位于原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上,并划归克里米亚联邦管区。而乌克兰政府则拒绝承认此公投并继续主张克里米亚半岛为乌克兰而非俄罗斯领土。国际社会目前亦未普遍承认克里米亚半岛为俄罗斯领土。
俄罗斯联邦跨越了欧亚大陆的北部大部分地区,地势及气候变化多端。全境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特别是欧洲部分以及亚洲的西伯利亚地区。南部平原大部分是寬廣草原,而北部平原则大部分是森林地区。山脉多集中在東部太平洋沿岸及南部边境,例如大高加索山脉和萨彦-贝加尔山脉。比较中央的乌拉尔山脉雖是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分界线,但因屬於古褶曲山,山勢低矮,地形起伏不大。
俄罗斯联邦拥有绵延37,653公里的海岸线,西、北、東三面分別為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或其陸緣海及海灣所包圍:
很多条大河流经平原到达海洋。主要的河流包括伏尔加河、颚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以及阿穆尔河(即黑龙江)。主要湖泊有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等。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和北寒帶,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5度攝氏到負50攝氏(全世界有記錄以來最低的溫度之一),7月平均温度为0攝氏到27攝氏。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 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各地气候差异明显:东欧平原西部气候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冬季非常寒冷。北冰洋沿岸属极地苔原气候,太平洋沿岸属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和半荒漠带。
俄羅斯经济繼承大部份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經濟,在苏联解体后急剧衰退,但原因并不在苏联遗留的国家指令性经济的低效,而在急剧的自由化改革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政权不稳和分配不公:
此外,第二次石油危機後油價下跌導致貿易經常帳惡化,促使1980年後發動數項經濟改革,停止經濟援助古巴、東德及東歐在內的其他共產主義國家。另因為經濟改革措施無法觸及共產黨營事業理念,除了裁員以外的措施皆半途而廢,結果1980~1990年間失業人口大增,高失業率又惡化社會福利支出,整體經濟掉入惡性循環。(以上請參考俄羅斯中等學校歷史教科書)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联邦依然挣扎着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以及实现较强的经济增长。[來源請求]俄罗斯联邦的行政和立法机构也意识到,国家的工业基础以及进一步的改革面临了严重的问题,在叶利钦执政期间,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后连续5年下滑。尽管如此,俄罗斯的经济还是相对快速的从世界最大的中央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2006年底,俄罗斯完成了持续八年的增长,从199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年均6.7%的增长率,尽管其间人口呈高负增长。
1997年俄罗斯联邦经济有所复苏。1998年的财政危机导致了当年8月卢布的贬值,债务的加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严重下滑。但是在1999年至2001年年间,凭借着较高的石油价格和疲软的卢布,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再度复苏,平均每年增长6%。
这次的复苏,加上新政府对國家經濟进行的改革,已经提升了投资者对俄罗斯联邦的信心。另一方面俄罗斯联邦依然十分倚赖天然资源的出口,特别是占总出口80%的石油、天然气、金属以及木材。目前俄羅斯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輸出國。
2005年底,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570亿美元恢复增长到约7500亿美元,2012年高達2.1万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亿美元增长到1822亿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億美元儲蓄大關,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外匯儲蓄的國家之一。
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和航空为主,且运量庞大。因其欧洲部分为国家的主体,且东部欠发达、人口稀疏,故交通线呈现出西部稠密,中东部稀疏的鲜明格局。辽阔的的国土使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的交通运输大国,其道路总长度和运输量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国土辽阔,且经济水平不高,故高速公路没有成为核心运输方式,但欧洲部分高速公路稠密,运输量庞大。
对于俄罗斯这样拥有辽阔国土的国家,铁路显得尤为重要。俄铁路总长度居世界第二位,亦是铁路运输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电气化铁路长度曾长期居世界首位,直到2012年才被中国超越。其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与太平洋西岸港口苏维埃港间的铁路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欧洲部分铁路网十分稠密,莫斯科为欧洲最主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俄罗斯河湖众多,但不富水运。注入里海的伏尔加河是世界上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内流河,其为俄最主要的内河航道。尽管俄罗斯的海岸线居世界第二位,但因其海洋纬度较高、封冻期较长,故只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拥有较大港口。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冰洋海冰渐渐融化,这使得北冰洋沿岸港口地位日趋重要。俄罗斯的主要港口有:圣彼得堡(俄罗斯第一大港口,欧洲主要港口)、加里宁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苏维埃港、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著名河港,位于乌苏里江与阿穆尔河交汇处)。位于莫斯科河畔的首都莫斯科因莫斯科运河、伏尔加-顿河运河的开凿可抵达白海、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里海,因而有“五海之港”的美誉。
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成为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重要交通方式。首都莫斯科为世界主要航空港。俄罗斯的主要机场有:谢列梅杰沃2号国际机场、谢列梅杰沃1号国际机场、伏努科沃1号国际机场、多莫杰多沃机场、圣彼得堡国际机场、下诺夫哥罗德机场、新西伯利亚机场、叶卡捷琳堡机场,哈巴罗夫斯克机场等。
俄罗斯2014年人口1.46亿。虽然政府对生育家庭给予补贴,但由于担心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问题,大部分俄罗斯家庭选择只生一个孩子。
由于俄罗斯联邦广阔的幅员,所以人口密度较多;大部分人口主要聚积在俄罗斯联邦的欧洲部分,乌拉尔山脉地区以及西伯利亚的东南部。俄罗斯联邦内也有许多民族,俄罗斯人占总人口82%,其余的民族为鞑靼人、楚瓦什人、巴什基尔人、车臣人、摩尔多瓦人等120多个少数民族。最大的少数民族是韃靼人(3.8%),以下依次为楚瓦什人(1.2%)、巴什基尔人(1.1%)、车臣人(0.8%)、摩尔多瓦人(0.7%)、乌德穆尔特人(0.4%)、马里人(0.4%)、阿瓦尔人(0.3%)等。
俄语是俄罗斯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主要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其它成员国中使用,在华沙条约的成员国里曾经被学校广泛作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苏联时期,俄语在其加盟共和国中被大大的强调。虽然很多这些前苏联的国家现在开始强调当地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并且也是这些国家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语言。
东正教是俄罗斯联邦内的主要宗教,其他的宗教包括了基督教其它派别(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多數南俄的突厥語族与北高加索人信仰伊斯蘭教。1.44億俄罗斯公民中,有1亿人表示自己信仰东正教,还有大约2000万公民是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以目前的人口统计所反映的趋势来看,这种不均衡将会发生朝向穆斯林社团意愿的改变,到2020年,穆斯林人口将持续增加至总人口的20%。[15]
俄罗斯正教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東正教会团体,其最高权力属于主教公会。公会根据需要召开,由全体主教参加;在公会休会期间,则由莫斯科和全俄罗斯大牧首领导,宗座设在莫斯科,2009年2月起,这一职位由基里尔一世担任。
排名 | 城市 | 俄語名稱 | 行政區 | 人口 | ||||||
---|---|---|---|---|---|---|---|---|---|---|
1 | 莫斯科 | Москва/Moscow | 莫斯科 | 11,979,529 | ||||||
2 | 圣彼得堡 |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Saint Petersburg | 圣彼得堡 | 5,028,000 | ||||||
3 | 新西伯利亚 | Новосибирск/Novosibirsk | 新西伯利亚 | 1,523,801 | ||||||
4 | 葉卡捷琳堡 |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Yekaterinburg |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 | 1,429,433 | ||||||
5 | 下诺夫哥罗德 | 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Nizhny Novgorod | 下诺夫哥罗德 | 1,268,840 | ||||||
6 | 喀山 | Казань/Kazan | 鞑靼斯坦 | 1,176,187 | ||||||
7 | 薩馬拉 | Самара/Samara | 萨马拉 | 1,171,685 | ||||||
8 | 鄂木斯克 | Омск/Omsk | 鄂木斯克 | 1,160,670 | ||||||
9 | 車里雅賓斯克 | Челябинск/Chelyabinsk | 车里雅宾斯克 | 1,156,201 | ||||||
10 | 顿河畔罗斯托夫 | Ростов-на-Дону/Rostov-on-Don | 罗斯托夫 | 1,103,733 | ||||||
11 | 烏法 | Уфа/Ufa | 巴什科尔托斯坦 | 1,087,170 | ||||||
12 | 伏尔加格勒 | Волгоград/Volgograd | 伏尔加格勒 | 1,018,790 | ||||||
13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 Красноярск/Krasnoyarsk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 1,017,226 | ||||||
14 | 彼尔姆 | Пермь/Perm | 彼爾姆 | 1,013,887 | ||||||
15 | 沃罗涅日 | Воронеж/Voronezh | 沃罗涅日 | 1,023,638 | ||||||
16 | 薩拉托夫 | Саратов/Saratov | 萨拉托夫 | 839,755 | ||||||
17 | 陶里亚蒂 | Тольятти/Tolyatti | 萨马拉 | 719,149 | ||||||
18 | 克拉斯诺达尔 | Краснодар/Krasnodar | 克拉斯诺达尔 | 871,194 | ||||||
19 | 伊熱夫斯克 | Ижевск/Izhevsk | 乌德穆尔特 | 632,913 | ||||||
20 | 雅罗斯拉夫尔 | Ярославль/Yaroslavl | 雅羅斯拉夫爾 | 599,169 | ||||||
俄羅斯聯邦統計局(2013)[16][17] |
俄罗斯文化是指俄罗斯族及其余生活在俄罗斯帝国、前苏联及近现代俄罗斯境内各民族的文化。
俄国文学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由于俄罗斯的文化疆界在历史上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俄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因素,“俄国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多争议和含混。通常人们认为,产生于俄语文化氛围中的、以俄语写成文学都可归入“俄国文学”。
俄罗斯教育水平极高拥有世界级的盛誉, 俄羅斯教育行政制度可分為聯邦與地方,實施中央集權的教育行政制度,各級教育組織的職權如下:
聯邦普通暨職業教育部:成立於1996年,為俄羅斯最高層級的行政機關。主要職權有:
州教育局:
足球,冰球和網球是俄羅斯最受普羅大眾歡迎的運動,國內的足球超級聯賽和冰球聯賽是最受歡迎的兩個體育聯盟。
此外俄羅斯亦是奧運百年歷史上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奪金強國之一;前蘇聯與美國在體育方面曾展開激烈的競爭。俄羅斯的奧運傳統優勢項目包括體操,藝術體操,蹦床,擊劍,射擊,花樣游泳,舉重,排球,壘球,賽艇等。由於俄羅斯大部份領土地處高緯度,拥有得天獨厚的冬季奧運會項目的訓練場以及比賽場地,在滑雪,花樣滑冰等項目上亦表現上佳。
近些年来涌现的优秀选手中,体操“冰美人”霍尔金娜、体操王子涅莫夫、艺术体操选手卡巴耶娃、击剑选手卡其莫娃、举重名将皮萨列夫斯基等,成绩突出,在奥运会上具有夺得奖牌甚至金牌的实力。苏联解体后,有一些优秀运动员将代表前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参加奥运会,另外一些运动员加入了美国或澳大利亚国籍,此外也有部份花樣游泳和藝術體操成員於奪冠後轉往其他行業工作或出國進修。但这似乎对俄罗斯队的整体实力没有太大影响。
十月革命后由于政治原因,前苏联第一次派队参加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1952年。从那时起,除1984年以外,俄罗斯队参加了历届奥运会的绝大部分项目,并且成为和美国不相上下的奖牌大国。
莫斯科曾經於1980年舉辦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於入侵阿富汗而遭到西方國家整體抵制。另外2014年冬奧會亦會在索契舉辦。2010年12月2日於瑞士蘇黎世申辦成功2018年世界杯足球賽,將會是俄羅斯所承辦的第三個世界級體育盛會。
俄羅斯亦是國際象棋的強國,世界國際象棋權威加里·基莫維奇·卡斯帕羅夫和阿纳托利·叶夫根耶维奇·卡尔波夫就誕生於蘇聯时期的俄羅斯。
俄罗斯是传统军事强国。沙皇俄国时期强调發展軍力。苏联时期军事水平达致巅峰,現今成为世界军事超級强国。
1992年5月7日,当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建立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的命令,并接管一切俄罗斯联邦境内之前苏联军队,全称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俄军正式成立。汉语俗称“俄罗斯军队”或“俄军”。俄罗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或称最高统帅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1996年,俄罗斯在议会通过了一个法案,内容是:
俄军分為7個軍種:
俄羅斯有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核武器库,根据其官方在2005年宣布的结果,核弹头数量为8547枚。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军队继承了苏军的80%军事力量。(在蘇聯時期,蘇軍人數達到驚人數字)
俄羅斯國土廣大,除政治中心城市信仰東正教人口較多,大部份區域的宗教活動其實是多元的。但蘇聯時期的嚴格打壓,導致俄羅斯與多個鄰國目前關係惡化,例如與伊斯蘭關係仍待彌補。即便如此,多數舊蘇聯成員國仍同意成為早期獨立國協成員,但這項意識隨著時間明顯消逝,各成員國甚至國際社會已經數年不曾提及國協協議。
俄羅斯與烏克蘭(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及喬治亞(2008年南奧塞提亞戰爭)及近年政經衝突愈演愈烈,與烏克蘭起因於莫斯科掩飾車諾比事件,而俄羅斯同時與這兩國存在天然氣價格爭論,彼此間多次在國際場合針鋒相對,非當地人需注意此微妙關係。
俄白联盟的前身是俄白共同体,1997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条约》和联盟宪章而设立。1999年底,双方又签署了关于建立联盟国家的条约,将联盟关系提升为建立一个一体化的联盟国家的关系。目标是以邦联制(类似于欧盟现在的形式)在外交和经济以及货币上进行一体化,近期目标是在2013年统一货币。但此協議在政治現實下,近十年已經無人再提。
1547年,原是欧洲国家的俄國自伊凡四世起向東擴張。伊凡四世在1552年攻滅喀山汗國,令俄羅斯能夠越過烏拉爾山脈吞併地域遼闊的西伯利亞,後與中国的領土接壤,亦因此能夠使俄自清代以来,通过战争、不平等条约、调停占领了清国的一些领土。从沙俄至苏联占领的清国的固有领土包括(自东向西):库页岛、乌苏里江以东土地、黑龙江北至外兴安岭土地、贝加尔湖以东土地、唐努乌梁海等約171萬平方公里。苏联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通过对日作战乘机控制中国东北。另外,苏联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建立政权,以及外蒙古独立事件中起了关键作用。
苏联时期,国共内战后,中國共产党的发展一直受到苏联的帮助,直到后来决裂,但两国外交关系一直存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2004年10月17日后,中国外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在原来签署的《中苏东段国界协定》、《中俄西段国界协定》的基础上,确定两国分割黑瞎子岛。
1904年2月6日-1905年9月5日,当时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当时的满洲地区(即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并以沙俄战败而告终。
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苏联佔據南千岛群岛,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苏联以战胜国为由占领该岛群,拒不奉还。自苏联解体后,1990年代葉利欽作為俄羅斯联邦總統,日俄開始就北方四島進行談判,但雙方分歧仍然存在。而民間的日俄合作漸見興起,例如允许日本人到南庫頁島旅遊。
然而,自从在2011年开始,日本和俄罗斯关于北方四岛的争夺变得明显和紧张。俄罗斯的态度是坚决保卫北方四岛,并有高官多次登岛视察。相比日本方面更多地趋于谴责。[18]甚至於日本黑社会组织山口组寄给俄罗斯驻日本大使馆子弹以示威胁。[19]尽管日本政府呼吁本国民众不要持有俄罗斯签证登岛,但仍然還是有一些少數日本人以此方式踏入登岛。[20]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俄罗斯 |
![]() |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 俄羅斯 |
![]() |
![]() ![]() |
北冰洋 |
白令海峽‧![]() |
![]() |
芬蘭灣 波羅的海 ![]() ![]() ![]() ![]() ![]() |
![]() |
鄂霍次克海 太平洋 |
||
|
||||
![]() |
||||
![]() ![]() ![]() ![]() |
![]() ![]() |
![]() ![]() 日本海/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