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 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大型 6 库鲁斯银币
参考:KM-603。
面额:6 库鲁
铸币厂: 库斯坦蒂尼亚(今伊斯坦布尔)
铸币年份:1837 年(伊斯兰历 1223 年 + 建国纪年 30 年)
材质:银 (.435)
重量:约12.5克
直径:38毫米
正面:苏丹国印(图格拉)位于尊称之下。周围有四朵玫瑰。所有玫瑰均位于装饰性花卉边框内。
背面:铸币公式上方为统治年号(30),以及加冕年号(AH 1223)。周围有五朵玫瑰。所有玫瑰均在装饰性花卉边框内。Kuruş,也称 gurush、ersh、gersh、grush、grosha 和 grosi,都是奥斯曼帝国以前领土及其周边地区货币面额的名称。名称的差异源于其所使用的不同语言(阿拉伯语、阿姆哈拉语、土耳其语和希腊语)以及拉丁字母的不同转录。在欧洲语言中,kuruş 被称为 piastre。马哈茂德二世(奥斯曼土耳其语:محمود ثانى,罗马化:Maḥmûd-u s̠ânî,土耳其语:II. Mahmud;1785 年 7 月 20 日 - 1839 年 7 月 1 日)是奥斯曼帝国的第 30 任苏丹,从 1808 年到 1839 年去世。他的统治以他实施的广泛行政、军事和财政改革而闻名,最终以他的儿子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和阿卜杜勒阿齐兹实施的坦齐马特法令(“重组”)而告终。马哈茂德经常被描述为“土耳其的彼得大帝”,他的改革包括 1826 年废除保守的禁卫军,这为他和他的继任者在帝国进行改革扫除了一个主要障碍。他所推行的改革以政治和社会变革为特点,最终导致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马哈茂德统治期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爆发了民族主义起义,导致希腊独立国家成立后帝国丧失了部分领土。在奥斯曼帝国的总体社会结构方面,马哈茂德统治时期的特点是热衷于西化;随着奥斯曼帝国向现代化迈进,制度、宫廷秩序、日常生活、服饰、音乐等许多领域都经历了彻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