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1640 年,瑞典,克里斯蒂娜·亚历山德拉。罕见的 Riksdaler 银币
铸造年份:1640年
面额:Riksdaler 编号:Davenport 4523, SM 11, KM-169
材质:银 (.878)
重量:28.42克
直径:43毫米
正面:右侧 3/4 处为身着披风的克里斯蒂娜女王站立像,右手放在桌子上,下方是顶部有十字架的圆球和皇冠。
图例:CHRISTINA DG SVE GOT WAN Q DE REG ET PR HAE
背面:耶稣基督站立的雕像,被称为“救世主”,左手拿着十字架,右手拿着祝福的球体。左外野有带冠和树叶的三重家徽。
图例: SALVATOR MUNDI SALVA NOS M DC XL
瓦萨王朝(瑞典语:Vasaätten,波兰语:Waza,立陶宛语:Vazos)是 1523 年至 1654 年期间的瑞典王室,也是 1587 年至 1668 年期间的波兰和立陶宛王室。1611 年至 1613 年,瑞典王子查尔斯·菲利普公爵在动乱时期觊觎俄罗斯王位;1610 年至 1613 年,未来的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也觊觎俄罗斯王位(直到 1634 年,他一直拥有无权无势的头衔)。瓦萨出身于乌普兰的一个贵族家庭,该家族的几位成员在 15 世纪担任高级职务。这个名字仍然与瑞典皇室有关。
克里斯蒂娜(瑞典语:Kristina Augusta;1626 年 12 月 18 日 [OS 12 月 8 日] - 1689 年 4 月 19 日),后来被称为克里斯蒂娜·亚历山德拉,有时被称为多纳伯爵夫人,1632 年至 1654 年期间为瑞典女王。她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和他的妻子勃兰登堡的玛丽亚·埃莉诺拉唯一幸存的合法子女。作为假定继承人,她在六岁时继承了父亲在三十年战争的吕岑战役中去世后登上瑞典王位。
皈依天主教并退位后,她在法国和罗马度过了晚年,并被葬于圣彼得大教堂。
克里斯蒂娜的复杂性格激发了无数戏剧、书籍和歌剧作品的创作。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1901 年的戏剧《克里斯蒂娜》将她描绘成一个变化无常、冲动的生物。“每个人都会得到他应得的克里斯蒂娜,”她评论道。芬兰作家扎卡里亚斯·托佩柳斯的历史寓言《Stjärnornas kungabarn》也将她描绘成像她父亲一样脾气暴躁、易怒、易原谅的人。卡里·乌特里奥也描绘了她饱受折磨的激情和对爱的渴望。
1933 年,由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经典故事片《克里斯蒂娜女王》改编了克里斯蒂娜的生活。这部电影虽然很有趣,但与真实的克里斯蒂娜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另一部故事片《退位》由挪威女演员丽芙·乌曼主演,改编自露丝·沃尔夫的戏剧。
克里斯蒂娜已成为女同性恋和女权主义社区的偶像(并启发喜剧演员 Jade Esteban Estrada 在独奏音乐剧《偶像:世界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历史(第 2 卷)》中扮演她)。她的异装癖也使她成为现代变性人社区的遗作偶像。芬兰作家 Laura Ruohonen 写了一部关于她的戏剧,名为“女王 C”,讲述了一个领先时代几个世纪、按照自己的规则生活的女人。她从小被当作男孩抚养长大,绰号“女孩王”,她以对性和人类身份的非传统观点惹恼了同时代的人,最终放弃了王位。该剧于 2002 年首次在芬兰国家剧院演出,此后被翻译成九种语言并在国际上演。该剧曾在瑞典皇家国家剧院、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荷兰、德国和美国演出,并在许多其他国家作为舞台朗读演出。
瑞典定居点克里斯蒂娜堡和北美的克里斯蒂娜河(位于今特拉华州)以她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