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 年,荷属东印度群岛。1/4 荷兰盾银币。铸币年份:1917 年 编号:KM-312。面额:1/4 荷兰盾 材质:银 (.720) 直径:19 毫米 重量:3.2 克 荷属东印度群岛(或荷属东印度群岛;荷兰语:Nederlands(ch)Indië;印尼语:Hindia Belanda)是荷兰的殖民地,包括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它由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国有殖民地组成,1800 年由荷兰政府管理。19 世纪,荷兰的领地和霸权不断扩大,在 20 世纪初达到最大领土范围。这个殖民地是荷兰帝国统治下最有价值的欧洲殖民地之一,并为荷兰在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在香料和经济作物贸易中的全球地位做出了贡献。殖民社会秩序建立在严格的种族和社会结构之上,荷兰精英与本土臣民生活分离但又相互联系。印度尼西亚一词在 1880 年后开始用于指代这一地理位置。20 世纪初,当地知识分子开始发展印度尼西亚作为民族国家的概念,并为独立运动奠定了基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占领摧毁了荷兰殖民国家和经济的大部分。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者宣布独立,并在随后的印度尼西亚民族革命中为争取独立而战。荷兰在 1949 年的荷兰印度尼西亚圆桌会议上正式承认印度尼西亚主权,但荷属新几内亚(西新几内亚)除外,该地在 14 年后,即 1963 年根据《纽约协定》的规定割让给印度尼西亚。